总辐射表和直射表的使用频率因行业需求而异,具体对比如下:
一、总体使用场景对比
维度 总辐射表 直射表
适用性 覆盖水平面总辐射(包含直射+散射),适用领域更广 仅测量法线方向直射辐射(DNI),需配套跟踪装置,适用场景更专业
安装复杂度 固定水平安装,无需实时跟踪太阳,维护简单 需搭配赤道仪或自动跟踪系统,安装调试技术要求高
成本 单台设备成本较低,国产型号(如TBQ-2L)约千元级 高端型号(如PH1-PH-QZJ)价格可达数万元,且需额外跟踪设备投入
二、行业常用性差异
气象监测领域
总辐射表:所有气象站标配,用于采集基础辐射数据
直射表:仅气象基准站部署,占比不足5%的站点
光伏新能源领域
总辐射表:100%光伏电站均安装,监测水平面总辐射量
直射表:仅聚光光伏(CPV)电站和光热电站配置,不足行业总量的15%
农业与生态环境
总辐射表:广泛用于农田、森林等生态系统长期观测
直射表:仅在冰川消融、大气透明度专项研究中使用
三、使用频率数据参考
全球装机量:总辐射表年销量超10万台,直射表不足2万台
中国气象局统计:全国地面气象站中,总辐射表配置率98%,直射表仅0.3%
光伏行业报告: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电站中,总辐射表覆盖率达100%,直射表渗透率仅12.7%
四、核心选择逻辑
总辐射表更常用
通用性强:单台设备可测算总辐射、散射辐射(需配合遮光装置)及反照率
性价比高:满足90%以上场景需求,年维护成本低至200元
直射表不可替代性
聚光光伏效率优化
大气光学厚度精确测量
综合来看,总辐射表因适用场景更广、部署成本更低,使用频率显著高于直射表。但在需要精确DNI值的专业领域(如光热发电、大气物理研究),直射表仍是必要工具。